| 
 | 
 
玻璃幕墙安装工艺标准() 
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高度不大于150m、抗震设防裂度不大于8度的隐框玻璃幕墙、明框玻璃幕墙、半隐框玻璃幕墙的施工。 
2  施工准备 
2.1  材料及主要机具 
2.1.1  铝合金型材的品种、规格、颜色、断面形状、表面处理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,应有出厂合格证明,并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。 
2.1.2  玻璃的品种、规格、颜色、光学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,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。 
2.1.3  橡胶条、橡胶垫应符合设计要求。 
2.1.4  所有连接铁件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,表面镀锌处理。连接螺栓、螺钉等紧固件应采用不锈钢或镀锌件,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。 
2.1.5  密封胶、结构胶的厂家、牌号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,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。 
2.1.6  主要机具:垂直运输的外用电梯、电焊机、手电钻、切割机、电锤、扳手、打胶枪、经纬仪、水准仪、钢卷尺等。 
2.2         作业条件 
2.2.1  主体结构已完成,并办好交接手续。 
2.2.2  在主体结构施工时,已按设计要求加工制作预埋件,且预埋件安装牢固、位置准确。 
2.2.3  外脚手架已搭设好,并经安全负责人检查验收合格。 
2.2.4  各种电器设备的电源已预先接好,并经安全测试运转合格。 
2.2.5  幕墙材料及配件已准备好,并按要求分类存放。 
3 操作工艺 
3.1  工艺流程 
现场复测→现场放线→铝合金构件加工→玻璃板块加工→立 
柱安装→横梁安装→防雷安装→玻璃板块安装、注胶→防火层安装→收口处理→清理  
3.2         现场复测 
3.2.1  复测时,用水准仪和钢尺相配合,将各层楼面的半米或一米线测定。在每层先设定一道闭合水准仪,测点不应少于4点,点距不应大于20m,用水准仪往返一次对每层标高的半米或一米线进行复核。 
3.2.2  根据洞口左右轴线,和上下楼层标高线,用钢尺测量洞口边到轴线及标高线的尺寸。根据各层的水平标高和竖向轴线、分割线对所有横向、竖向洞口的水平度、垂直度进行复测。 
3.2.3  幕墙转角部位应先将转角两个面的投影线的交点测设在地面上,再用垂直仪测设幕墙转角线,与两个面的竖向轴线、分割线进行复测。 
3.2.4  幕墙与其他饰面连接部位的复测,根据图纸和其他饰面工程的施工要求,计算出两者的相关位置尺寸,利用幕墙平面控制线进行复测。 
3.3        现场放线 
3.3.1  在施工现场根据横向、纵向轴线引出四点丁字形水平面控      制线。 
3.3.2  根据水平面控制线引出建筑物轴线,用经纬仪将轴线测设在各层墙面上。根据图纸定出铝合金立柱的位置,上下两端用膨肛螺栓固定钢板,再临时焊上角钢,上下调整好竖向位置。 
3.3.3  根据平面控制线定出幕墙平面的水平面投影线,确定竖向铝合金立柱的进出位置,并在角钢上划线,最后用钢丝挂线。 
3.3.4  转角处将两个面放的水平线延长相交,交点作垂线即为转角线。用水准仪在转角点上采用点下对中后,进行竖向投点将基准点传递到幕墙顶点,将上下两点用钢丝拉紧,即得出转角控制线。 
3.3.5  用水准仪、钢尺将横向分格线定位。 
3.3.6  测设出的控制点,射入钢钉用红漆标示,测设出的水平控制点应设法在永久的结构上,用红漆标清楚标高。安装在外墙上的挂线用的角钢,不能成为其它单位施工辅助用品,要时常查看钢丝是否断掉并随时清除上面的建筑垃圾。 
3.4  铝合金构件加工 
3.4.1  铝合金杆件下料:按设计图纸及现场实测尺寸确定铝合金杆件下料长度,采用双头切割机下料时,应进行试机,调整进给速度,切削角度,喷雾量和夹紧装置,先试做一、二件,经检查确认合格后,再进行批量下料。 
3.4.2  铝合金杆件划线:严格按图纸划线,划线前应确认基准面,遇到分左右的杆件,划线时应对称放置,采用同一基准划线。多孔位的工件,应用累计尺寸划线,避免积累误差。划线结束后,应进行自检,防止发生划线错误。 
3.4.3  铝合金杆件加工:铝合金杆件钻、铣加工前,遵守相关设备的操作要求,装夹工件、刀夹具时必须牢固可靠,不能有松动现象,调整好钻、铣速度,先试做一二件,确认完全合格后,再进行批量生产。 
3.4.4  铝合金构件加工结束后,表面必须采取保护措施,以免在搬运和安装过程中划伤和污染。 
3.5  车间玻璃板块加工 
3.5.1  玻璃幕墙附框制作:玻璃幕墙附框制作前应对建筑设计施工图进行校对,并对已对立幕墙主框架进行复测,审核无误后,方可制作附框。附框装配应在专用的工作台上进行,其表面应光洁平整。 
3.5.2 玻璃板块注胶: 
    1  胶缝处基材必须进行清洁,通常采用以下清洁剂,非油性清洁剂(异丙醇50%、水50%混合溶剂),油性清洁剂(二甲苯)。 
    2  清洁时将清洁剂倒在第一块清洁布上,顺向依次清洗,然后用第二块清洁布擦去未挥发的溶剂。清洁后30min内必须进行注胶,否则要进行第二次清洗。 
    3  贴双面胶带前,必须用夹具固定铝框位置,贴时,应用力下按使胶条紧贴铝框,但手不能触及粘胶面。安放玻璃前,不要撕掉胶条的隔离纸,以防表面污染。 
    4  玻璃板块注胶前必须先作好相溶性实验。玻璃板块的结构胶必须用机械注胶,按顺序进行,以排下次空隙内的空气,涂布均匀,不要出现气泡。 
    5  注胶后的板块应平放在静置间静置养护,以待硅酮结构胶固化,注胶后板块必须待结构胶固化(一般4天~21天)后方可运输。注胶7天后应做切开试验,检查是否固化,未固化应继续检查,如注胶14天仍未固化,本批组件报废。 
    6  静置间养护条件:温度不低于25°,相对湿度为50%以上。 
    7  玻璃板块运往工地前应作板块剥离试验,以判定硅酮结构胶的固化程度,达到完全固化方可运输。 
3.6  立柱安装(见图一) 
3.6.1  将立柱先与连接件连接,连接件再与主体预埋件点焊连接,并进行调整和固定。立柱安装标高偏差不应大于3mm,轴线前后偏差不应大于2mm,左右偏差不应大于3mm。 
3.6.2  相邻两根立柱安装标高偏差不大于3mm,同层立柱的最大标高偏差不大于5mm,相邻两根立柱的距离偏差不大于2mm。 
3.6.3  立柱安装就位、调整后及时紧固,现场焊接后,及时进行防锈处理,不同金属的接触面采用垫片作隔离处理。 
3.6.4  立柱的上下柱接头用芯管连接,立柱与芯管可动配合,上下柱接头有10~20mm的空隙。 
(  图一 ) 
3.7  横梁安装 
3.7.1  将横梁两端的连接件及弹性橡胶垫安装在立柱的预定位置,并应安装牢固,其接缝严密。 
3.7.2  相邻两根横梁的水平标高偏差不大于1mm,同层标高偏差:当一幅幕墙宽度小于或等于35m时,不应大于5mm;当一幅幕墙宽度大于35m时,不应大于7mm。 
3.7.3  同一层的横梁安装应由下向上进行,当安装完一层高度时,应进行检查、调整、校正、固定,使其符合质量要求。 
3.7.4  横梁两端与主柱连接件螺栓孔,一端为圆孔,一端为长圆孔,横梁两端与立柱应留1mm空隙。 
3.8  防雷安装(见图二) 
(  图二  ) 
3.8.1  幕墙本体避雷系统,一般为10m×10m或12m×8m的网格状系统,并按设计要求设置均压环,均压环与幕墙立杆用铝片连接。均压环在主体结构上的预埋件与柱内纵向钢筋连接,柱内纵向钢筋必须是与基础钢筋有良好的连接。 
3.8.2  幕墙避雷网连接应牢固无松动,其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。 
3.8.3  幕墙避雷网安装后,应作避雷接地测试,并符合设计要求。 
3.8.4  幕墙避雷系统的电焊处应作防腐处理。 
3.8.5  玻璃幕墙要形成自身的防雷体系,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。 
3.8.6  防雷装置采用热镀锌件或二道防锈漆处理。 
3.8.7  幕墙立杆到预埋件表面连接体的电阻值小于或等于4欧姆,主体结构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10欧姆。 
3.9  玻璃板块安装、嵌缝 
3.9.1  玻璃板块安装前应先复测主板与板块尺寸。 
3.9.2  将玻璃板块按设计要求扣持在立柱上,用螺栓拧紧。 
3.9.3  玻璃板块嵌缝前应充分清洁板间隙,用专用清洁剂将注胶表面进行净化,加以干燥。 
3.9.4  将直径为胶缝宽度1.2倍的聚乙烯发泡圆棒垫入缝内,其表面与玻璃板块表面应留有规定的耐候胶缝厚度。 
3.9.5  在胶缝周边5cm宽度范围内贴保护胶带,以免注胶时污染玻璃表面。 
3.9.6  注胶完毕后将胶缝表面刮平,并撕去保护胶带。 
3.9.7  耐候胶的施工厚度控制在3.5~4.5mm,施工宽度不应小于施工厚度的2倍。 
3.10        玻璃幕墙防火层安装    
3.10.1  幕墙防火层用镀锌铁板做底面及侧边,内衬大于100mm的防火棉并填充密实,上部盖防火板,安装时将镀锌铁板一边或底面固定在楼层结构上,另一侧边与幕墙横梁固定并以防火密封缝隙,形成下下层防火隔断。 
3.10.2  当幕墙横梁与楼层不在同一标高时,防火层侧面与幕墙玻璃之间,留有一定的空隙,一般以5~8mm,用防火胶封缝。(见图三) 
3.11        收口处理(见图四、图五、图六) 
3.11.1  玻璃幕墙四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缝隙,内外表面应采用密封胶封闭,接缝应严密不漏水。 
3.11.2  铝合金装饰压板应符合设计要求,表面应平整,色彩应一致,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变形、波纹和凹凸不平,接缝应均匀严密。 |   
 
 
 
 |